講《金剛經》,等於是換一個角度,從「心」出發,再把般若智慧體會一遍。
大家可能會覺得奇怪,怎麼佛經講來講去,都在講「般若」?
其實,「般若」 就是佛教思想最核心的要義,如果拿掉「般若」,那就沒有佛教思想可言了,
甚至,世界上也就沒有任何一個人可以成佛了。
禪宗的法師常說,「佛」與「凡夫」沒有差別, 只要「悟」了就是「佛」,
只要「迷」了,那就是「凡夫」。
所謂的「悟」,其實就是打開般若智慧。 所謂的「迷」,那就是般若智慧還沒打開。
所以,一切佛教的智慧,無論他怎麼發揮作用,怎麼應用在現實生活中,怎麼幫助眾生,
最後,這些智慧一定要歸結、依止、逐漸靠近最核心的般若智慧。
如果任何智慧的應用,到最後是越來越遠離般若智慧,那就一定不是佛教智慧。
I 思迅老師的哲學|佛學課
易經的人生四堂課-凡真實的東西,一定可以實現
王思迅講易經-全集64卦
孫子兵法-聽一遍就懂
慢讀心經
I 課堂啟發
1.無上智慧需要不斷的聽聞、知行合一。
2.痛苦的根源,就是「執著」,唯有放下,才能得到真實的快樂。
3.人人都能成佛、人人皆有佛性。
I 誰適合聽
1.想從佛學深入內心的你。
2.喜愛宗教哲學、佛學。
3.透由佛學的聞思,提升生命的高度與廣度。
I 課程題綱
第一講
初學者如何讀一本佛經
《心經》講空不講心 | 《金剛經》講心不講空
金剛般若可破任何煩惱
第二講
進入般若門的通關密語
昭明太子劃分金剛經的故事
法會因由分第一 |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
第三講
法會因由分一 | 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法會因由分一 |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
善現啟請分二 |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第四講
從修行角度看西遊記
善現啟請分第二 | 時長老,須菩提,在大眾中....
善現啟請分第二 | 如來善護念諸菩薩,善付囑諸菩薩...
第五講
善現啟請分第二 | 世尊!善男子、善女人,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大乘正宗分-大乘佛法的法脈本源
大乘正宗分三 | 諸菩薩摩訶薩.....
第六講
大乘正宗分三 | 佛告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降伏其心...
什麼是修行無分別狀態
大乘正宗分三 | 所有一切眾生之類─若卵生、若胎生、若濕生、若化生…
第七講
大乘正宗分三 | 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
六個角度看般若智慧(1)
六個角度看般若智慧(2)
第八講
大乘正宗分三 |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即非菩薩(一)
大乘正宗分三 | 何以故?須菩提!若菩薩有我相.....即非菩薩(二)
什麼是般若心?什麼是慈悲與智慧?
第九講
妙行無住分第四-何謂「妙行」、「無住」
妙行無住分第四 | 復次:「須菩提!菩薩於法,應無所住,行於布施。」
妙行無住分第四 | 所謂不住色布施,不住聲、香、味、觸、法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第十講
第四分妙行無住 | 須菩提!於意云何?東方虛空可思量不?」...
如理實見分第五 | 昭名太子篇名講解…
如理實見分第五 | 如來。何以故?如來所說身相,即非身相。..
第十一講
金剛經複習1-慈悲與智慧
金剛經複習2-什麼是最大的福報
正信希有分第六 | 昭名太子篇名講解….
第十二講
正信希有分第六 | 佛告須菩提:「莫作是說!如來滅後,後五百歲,有持戒修福者,於此章句,能生信心…
正信希有分第六 | 須菩提!如來悉知悉見,是諸眾生得如是無量福德。
正信希有分第六 | 何以故?是諸眾 生若心取相,即為著我、人、眾生、壽者……
第十三講
無得無說分第七 | 如何理解無得
無得無說分第七 | 如何理解無得2
無得無說分第七 |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
第十四講
無得無說分第七 | 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
無得無說分第七 |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依法出生分第八 |須菩提!於意云何?若人滿三千大千世界七寶,以用布施。….
第十五講
功德大小不在布施多少,而是智慧地高低
一相無相分第九 | 昭名太子篇名講解…
一相無相分第九 | 四沙門果共同的特色-不退轉
第十六講
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須陀洹能作是念,我得須陀洹果不?
一相無相分第九 | 須菩提言:「否也!世尊!何以故?須陀洹名為入流,而無所入....
一相無相分第九 |「須菩提!於意云何?斯陀含能作是念,我得斯陀含果不?」.....
第十七講
一相無相分第九 | 須菩提言:「不也。世尊!何以故?實無有法名阿羅漢。...
一相無相分第九 | 世尊!我不作是念:我是離欲阿羅漢。世尊!我若作是念,我得阿羅漢道....
莊嚴淨土分第十 | 佛告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昔在然燈佛所,於法有所得不?」....
第十八講
佛經裡的時間/空間觀
莊嚴淨土分第十 | 如來在然燈佛所,於法實無所得
菩薩如何莊嚴佛土
第十九講
莊嚴淨土分第十 |「不也。世尊!何以故?莊嚴佛土者,即非莊嚴,是名莊嚴。」
莊嚴淨土分第十 |「是故,須菩提!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
莊嚴淨土分第十 | 須菩提!譬如有人,身如須彌山王,於意云何?是身為大不?」...
第二十講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 什麼是無為…
無為福勝分第十一 | 佛告須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於此經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 何謂尊重正教分
第二十一講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當知此處,一切世間天、人、阿修羅,皆應供養,如佛塔廟....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何況有人,盡能受持、讀誦....
尊重正教分第十二 | 須菩提,當知世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
第二十二講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 爾時,須菩提白佛言:「世尊!當何名此經?我等云何奉持?」....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 須菩提!佛說般若波羅蜜,即非般若波羅蜜,是名般若波羅蜜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第二十三講
如法受持分第十三 | 須菩提!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恆河沙等身命布施.....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 什麼是離相寂滅?
生命到底要追求什麼?
第二十四講
如何提升般若智慧? /執著是一種負面能量漩渦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 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第二十五講
清淨心與不要執著的關係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第二十六講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 須菩提!如來說第一波羅蜜即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是名忍辱波羅蜜...
離相寂滅分第十四 |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第二十七講
無實無虛的智慧
什麼是最大的福報
信心不逆 福報無邊
第二十八講
承擔如來家業
什麼是最高的供養
福報能否抵銷業力
第二十九講
一條恆河到底有多少沙
讀《金剛經》的兩個陷阱
讀《金剛經》的功德99%的人,都狐疑不信
第三十講
為什麼後半部《金剛經》跟前半部《金剛經》重複這麼高
心經不講《心金剛》經不講空
佛說的是真理是真的還是假的
第三十一講
放下神通才是真正的神通
不執著於滅渡才是真正的菩薩
什麼是無我法者?
第三十二講
佛眼就是肉眼
三心不可得
福報是真的嗎
第三十三講
我可以把好夢當禮物送給你嗎
心、理、法、情、修辭,五個角度說明金剛經語法
菩薩與眾生之間沒有界線
第三十四講
無法被語言表達的最高佛法
用修辭學理解佛法
清淨心就是不執著
第三十五講
三輪體空的關鍵
苦不是真實的存在
以色見如來是邪道
第三十六講
斷滅相不是佛法
放下是最高的智慧
一切法無我
第三十七講
威儀是一種攝受力
經常練習一心一用
要學佛的心不要學佛的語言
第三十八講
智慧是動詞不是名詞
花不是花,花是那個
鑽石和泡影一樣,都只是剎那的存在
I 錄音 / 後製
陳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