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新上架~優惠價格~敬請把握!
I 講者的話
為大家介紹大東亞戰爭中的台灣,在過去100年或150年當中台灣所經歷的變化,從戰爭、殖民、國共日爭奪當中,人類的歷史上面它變化的戲劇性,絕對是排在非常前面的,你很難意識到台灣歷史這個可怕的複雜性,請大家跟著我一步一步拆解,也許您聽過、看過或經歷過的台灣。
I 講者簡介
楊照
本名李明駿,1963年生,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系畢業,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候選人。歷任民進黨國際事務部主任、《明日報》總主筆、遠流出版公司編輯部製作總監、國立台北藝術大學兼任講師、《新新聞》總編輯、總主筆及副社長。現為新匯流基金會董事長,《老人與海》為首部譯作,並有散文、小說與論述等超過五十部作品。
I 關於 大東亞戰爭
是日本對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在遠東和太平洋戰場的戰爭總稱。其目的是為建立以日本為中心的「大東亞共榮圈」,解放受英國、美國、荷蘭殖民的東亞人民及殖民地。
這個名稱是在1941年12月12日確定的,其意義為「為大東亞新秩序建設而進行的戰爭」。這一詞在日本戰敗後被駐日盟軍總司令部視為「戰時用語」而禁止使用,如今日本多使用「太平洋戰爭」和「十五年戰爭」兩詞來表示這一時期日本對美英,對東亞和東南亞各國發動的戰爭。

圖片來源: 中時新聞網
I 關於 台展三少年
林玉山(1907/4/1-2004/8/20),提倡自然寫生,以膠彩畫及水墨畫著稱,1927年與陳進、郭雪湖,同是第一批入選第一屆台灣美術展覽會的台籍東洋畫家,被稱為「台展三少年」,代表作〈蓮池〉於1930年入選第4屆台灣美術展覽會特優,1990年獲第15屆國家文藝特別貢獻獎;林玉山結合日本膠彩畫與中國水墨畫,拓展出重視寫生基礎、構圖嚴謹,與兼具墨彩和意境並重的風格,對台灣畫壇有深遠的影響。
陳進(1907/11/2-1998/3/27),以其女性特有細膩情感與敏銳觀察的精緻優雅畫風著稱,專長膠彩畫,創作題材為摩登仕女、神域佛像、風景寫生、花卉植物等,她筆下呈現1930-1940年代穿戴時髦的摩登女性,展現十足的自信與高雅風采;陳進同時擁有許多第一的紀錄:1927年被列為「台展三少年」、1932年至1934年為台展東洋畫部唯一台籍審查員、1934年是第一位入選日本帝展的台籍東洋畫家、1997年獲第16屆行政院文化獎,是成立以來的第一位女性藝術家。
郭雪湖(1908/4/10-2012/1/2),具備勇於突破傳統與大膽嘗試實驗精神,是台灣膠彩畫的先鋒,也是以臺灣風情民俗納入創作題材的前輩藝術家,與林玉山、陳進並列「台展三少年」。郭氏一生獻身藝術,2007年以99歲高齡獲第27屆行政院文化獎,成名作〈圓山附近〉為田園實景寫生,獲第二屆「臺灣美術展覽會」特選,筆法細緻綿密,用色繁複和諧,濃艷奪目,被日本南畫大師松林桂月譽為「細密畫的變種」,遂成為「雪湖畫派」之典範。
圖片來源: 國家圖書館
I 關於 滿洲國的成立
滿洲國(1932年3月1日—1945年8月18日)是前東北亞國家,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控制滿洲(即中國東北地區)後,拉攏部分前清宗室及漢人將領而建立此政權,首都設於新京特別市(今長春市),領土包括今遼寧省、吉林省和黑龍江省全境(不包括關東州,即大連地區),以及今內蒙古自治區東部和河北省北部的原熱河省地區。南與日屬朝鮮接壤,北與蘇聯接壤,西與蒙古人民共和國(外蒙古)相鄰。
圖片來源: 維基百科
I 推薦給您
1. 對歷史沿革有興趣者,18~120歲皆適合聆聽
2. 增進歷史知識,有助從事政治、企管、經營、教育等工作的你
3. 將來從事普及歷史工作的你,例如歷史系學生
4. 國/高中學生,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台灣歷史/二戰後各國鬥爭有疑問者
5. 以史為鑒、通貫古今 ,想深入了解史實的你
I 有聲內容大綱
第一集
大東亞戰爭 | 日本對大東亞共榮圈的野心
台北街市演進史 | 統領南洋的次中心
臺灣美術運動發展史 | 台展三少年
臺灣文學史進程 | 濁流三部曲 | 讓過去成為此刻
臺灣文化及文學史衝擊 | 在台灣的日本人的影響力
第二集
臺灣人三部曲 | 德州幕府的策略 | 臺灣八景十二勝
從鳥瞰圖看見臺灣 | 圓山動物園 | 江山樓
皇民化與文明開化-新劇運動 | 劃時代變化-電影 | 圓山公園
1935年內台航線的發展 | 日治時代的台北 | 抗日的開始,從滿州到華北
日本政治史的變化 | 軍隊逐漸擴展 | 軍團間相互牽制
第三集
226事變後軍部發展方向 | 張勳復辟事件 | 鄭孝胥的堅持
滿洲國的成立與存在 | 郭松根與WHA | 滿洲帝國-康德
日治時期後半段與臺灣史的關連 | 日本策略發展的錯誤 | 中日基本關係條約
國際局勢牽動日本變動 | 油桐花背後的歷史 | 三本五十六
14年抗戰與滿洲國事變 | 何梅協定 | 日本軍部逐漸狀大野心與西安事件爆發
第四集
1931-1937中國與日本的緊張關係 | 中途島戰役 | 天空中的爭霸戰
美軍第一次大型空襲臺灣 | 沖繩戰役 | 沖繩人民心中永遠的痛
兩顆原子彈的結束 | 曼哈頓計劃 | 二次大戰後武器發展的紛亂
戰爭進入無差別轟炸 | 經濟大恐慌 | 戰後兩種不同世界
臺灣歷史沿革的盲點與漏洞 | 50年不變-一國兩治的影響 | 定居台灣日本人的移民歷史
I 錄音 / 後製
News98電台 ‧ (孜孜協力製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