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有在思考未來嗎?」
我們欠缺對於「未來的自己」的想像力
我們對高齡者了解多少?
日本目前已經進入超高齡化社會,六十五歲以上的高齡者佔總人口將近三十%,日本女性的平均壽命也來到八十八歲,男性也有八十三歲。百歲以上的人瑞更是即將超過九萬人。
需要照護的人口正在逐年增加,這是隨之而來的問題。七十歲在過去被視為高齡,但是現在有不少七十幾歲的人保養得很好,外表看起來還以為是中年人。各式各樣的變化正在發生,無法都以一句「高齡者」概括。
坊間各類型與高齡者有關的研究也在進行,另一方面,令人難以理解的狀況也在逐漸增加。
大約四十五年前,我進入大學心理系鑽研高齡者的心理,但當時的心理系沒有
與高齡者有關的課程,我與指導教授討論後,決定進入發展心理學研究室。
那個研究室主要是在做與幼兒、兒童相關的課程和研究,但我堅持要研究高齡者,一邊接受研究生的建議一邊自主學習,畢業論文的主題也與高齡者有關。當時的大學同學對我說過的話,我至今都還記得──
「研究沒有未來的老人,有什麼意義?」
我聽到這句話的瞬間,腦海中掠過的想法是—小孩也不見得有未來,就連我們自己也是。不管是小孩、年輕人或老人,大家不都是相信未來存在,才會活在現在嗎?
小孩和年輕人往往以為自己有無限的未來,我在二十出頭時也是這麼想。那麼高齡者也是嗎? 我在想,他們或許認為自己時日無多,但不會認為自己「沒有未來」,同時我也再次確定我們對於高齡者不夠了解。
在那之後,我進入研究所研究老年心理學。後來日本社會走向高齡化,在這樣的時代變化中,高齡者研究逐漸受到矚目,我也因此有機會撰寫幾本相關書籍。當年對我說「老人沒有未來」的同學,以及其他認為「想要研究老人很奇怪」的同學們,現在也承認我堅持研究高齡者是明智之舉。
我能夠在高齡者研究上持續四十五年,也是因為我發現愈深入研究,就出現愈多新的疑問與挑戰。目前成為我重要研究主題的「失智症研究」也是其中之一。對於身處高齡者研究領域的我來說,開始從心理學的角度探索「如何能夠緩解失智症高齡者及其家屬的不安」,也是再自然不過的發展。
幸福與痛苦都展現出不同於年輕時的樣貌
活在有限的未來裡的「高齡者」
我自己也在二○二一年成為六十五歲的高齡者。我在即將慶祝六十大壽的前夕,發現罹患大腸癌,因此接受耗時六個半小時的達文西手術切除病灶。值得慶幸的是,後來歷經五年的觀察期,確定癌症沒有復發,看來我暫時能夠繼續活下去了。但是手術的後遺症影響甚巨,我減少的八公斤體重只回復了大約一半,因此我每天都在努力擺脫衰弱。那段期間,我的母親、弟弟和幾位朋友陸續辭世,看盡身邊人的生老病死。另一方面也有朋友抱孫,眉開眼笑,彷彿此刻就是這輩子最幸福的時刻。
剛成為老人的我已經開始體會到,活到這麼老才會看到,幸福與痛苦會以不同於年輕時的樣貌出現。在我們身邊的每位高齡者也各自感受著幸福和痛苦,朝有限的未來繼續活下去。
本書將這些過著極度平凡生活、彷彿鄰居般的高齡者暱稱為「高齡人士」,解讀在他們背後的心理,也期許本書列出的一一二個關鍵字,不僅能夠幫助讀者與父母、祖父母溝通,也有助於與我們身邊的「高齡人士」們交流。
──佐藤真一
人生最重要的練習課──好好變老
害怕變老嗎?對老化恐懼又不安嗎?
從幾歲開始才算老?
老後的我會不會變得固執又易怒、孤單又無助?
你知道
「老」的觀念已經在改變!老化已經能夠靠醫學治療?
打開這本書!
消除你對「老後生活」的不安與煩惱,
讓每個人都能好好變老!
老了,性格也會跟著改變嗎?
什麼是長壽性格?什麼是早死性格?
高齡人士為什麼動不動就發脾氣?
還總是把家裡堆得都是垃圾?
為什麼總是記得臉卻想不起名字?
足不出戶容易罹患失智症?
妻子過世,丈夫也跟著死去的原因?
期待由家人照護是一種「家庭神話」?
提早做準備,老來不憂鬱
每個人都該閱讀的一本書
我們總是害怕變老,那是因為對老後的自己與生活不了解,
研究老人心理與行為45年的醫學博士,
提供112個關鍵字,解讀高齡人士背後的思考迴路,
不僅能夠幫助與父母、祖父母等年長者溝通,
也有助於及早面對老後的自己,
讓你擁有自在、優雅又有尊嚴的老後生活。
CASE1 從幾歲開始算是老人?
你知道我們的主觀年齡通常低於實足年齡嗎?現在對於「高齡人士」的定義要比二十年前年輕十歲。六十幾歲還太年輕,目前的標準是七十五歲以上。
理解「年老」的關鍵字
CASE2 為什麼高齡人士只記得對自己有利的狀況?
實際發生的狀況不可能只有好事,高齡人士不是故意不講,而是不記得或是不願想起。在這年紀只想用正面的事物填滿所剩無幾的記憶容量。比起負面資訊,高齡人士更樂意接受正面資訊。
理解「記憶」的關鍵字
CASE3 長壽性格與早死性格
老了性格就會改變嗎?會變成什麼樣子呢?美國奧勒岡大學心理學家戈德堡(Lewis R. Goldberg)提倡的「五因素人格模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哪些性格會影響壽命與健康。
理解「性格」的關鍵字
CASE4 堅持自己開車的原因
高齡人士仍然堅持開車,是與「能夠實現自己想法的感覺」有關,至於會引起交通事故,並不是忘記車要怎麼開,更主要的原因其實是認知能力與瞬間判斷速度降低的緣故。
理解「自我效能感」的關鍵字
CASE5 明知是詐騙仍然上當受騙的原因
原因有三:1希望「自己是有用的人,可以幫助身邊的人」。2對於「有好處拿」沒有抵抗力。3太過自信,認為「我很聰明、很精明,用不著擔心」。
理解「受騙心理」的關鍵字
CASE6 動不動就發脾氣、易怒的原因
退休後失去了藉由工作得到的社會價值和生存意義,每天的生活過得很無趣;或是數位快速發展,在生活上碰到很多資訊相關的壓力,情緒就會像杯子滿溢出來的水一樣失控,表現在外的就是憤怒。
理解「憤怒」的關鍵字
CASE7 有明顯的妄想與反社會行為的原因
高齡人士平常對外來的資訊不太有反應,但只要是與自己有關的事物,就會立刻注意到,這種落差導致高齡者覺得別人「總是」在說自己的壞話。他們把社會大眾視為敵人,把家裡堆成垃圾屋……這種心態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理解「孤獨」的關鍵字
CASE8 為什麼會急速衰老?
壯年期延長,因此縮短了現代人適應老化的時間。原本健康生活的高齡人士突然急速老化。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家人該如何因應這種情況?
理解「老」的關鍵字
CASE9 足不出戶容易罹患失智症?
減少與外界接觸,會大幅提高罹患文明病與失智症的風險。儘管有些麻煩,但人際關係的交流,可避開許多危險。
理解「失智症」的關鍵字
CASE10 無法三代同堂的原因
不同世代價值觀不同,容易衍生出意想不到的嚴重摩擦。父母、子女、孫子女同住的三代同堂家庭,有時會放大各種問題。為了讓彼此都有愉快的生活,應該怎麼做?
理解「同住」的關鍵字
CASE11 妻子過世,丈夫也跟著死去的原因
妻子過世,丈夫突然癡呆或隨後跟著離世的情況經常發生。是心理上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男人與女人的「老化方式」不同嗎?
理解「寂寞」的關鍵字
CASE12 不與社會脫節的生活方式
自立(自律)的同時,做不到的事就大方拜託別人。如何從依賴、被依賴中找到幸福的生活方式?
理解「自律」的關鍵字
CASE13 照顧者心態與被照顧者心態
我們總有一天會成為別人的負擔,這是無法避免的事實。不管是照顧者或被照顧者,都需要改變觀念。建立彼此都不勉強、能夠毫無顧忌依賴的關係。
理解「被照顧者心情」的關鍵字
CASE14 老了反而能夠打造「理想的自己」
有些人老了更能夠發揮豐富的才華;相反地,也有人早早就身心健康出問題,過著痛苦又冗長的老年生活。為了迎向更美好的老化,我們能夠做什麼?
理解「多采多姿的老化」的關鍵字
很多人都覺得自己還年輕,離老年還很遙遠,
其實不然,想要有一個優雅又有尊嚴的老年生活,
有些觀念必須先知道!
老年行為學權威、大阪大學名譽教授佐藤真一,透過精細的分析,解說老後的心理與行為,並傳授如何與高齡人士有效溝通的技巧!
在各種情境中,我們總是難以理解高齡人士的行為:如「總是不高興、經常發火」、「常常被騙」、「固執地堅持自己開車」、「住處總是雜亂及擁擠」等等,透過理解高齡人士的思考和感受,便可以使溝通更加順暢!
本書不僅適用於需要經常與高齡者接觸的人,包括照顧、服務行業的從業者,還適用於與老年父母一起生活,或對「老去」有恐懼不安感(對自己或伴侶)的中年人。
I目錄
00.前言
01.高齡人士的真實樣貌
02.從幾歲開始算是老人
03.理解「年老」的關鍵字
04.為什麼只記得對自己有利的狀況
05.理解「記憶」的關鍵字
06.長壽的性格與早死的性格
07.理解「性格」的關鍵字
08.堅持自己開車的原因
09.理解「自我效能感」的關鍵字
10.明知是詐騙仍然上當受騙的原因
11.理解「受騙心理」的關鍵字
12.動不動就發脾氣、易怒的原因
13.理解「憤怒」的關鍵字
14.有明顯的妄想與反社會行為的原因
15.理解「孤獨」的關鍵字
16.為什麼突然急速衰老
17.理解「老」的關鍵字
18.足不出戶容易罹患失智症
19.理解「失智症」的關鍵字
20.無法三代同堂的原因
21.理解「同住」的關鍵字
22.妻子過世,丈夫也跟著死去的原因
23.理解「寂寞」的關鍵字
24.不與社會脫節的生活方式
25.理解「自律」的關鍵字
26.照顧者心態與被照顧者心態
27.老了反而能打造理想的自己
28.理解「多采多姿的老化」的關鍵字
版權宣告
I作者簡介
佐藤真一
大阪大學名譽教授、醫學博士。目前是社會福祉法人大阪府社會福祉事業團特別顧問。一九五六年出生於東京。進入早稻田大學文學研究所攻讀心理學博士後期課程,取得心理學專攻學分後,曾擔任東京都老人綜合研究所研究員、明治學院大學文學部副教授、明治學院大學心理學系教授、德國馬克斯普朗克人口統計學研究所高級客座研究員等,後來擔任大阪大學人類科學研究所臨床生死學、老人行為學領域的教授,直到二○二二年屆齡退休。
主要著作包括《老爸老媽到底在想什麼?了解老人家症頭背後的原因,再也不覺他們難搞。讓你笑中帶淚的高齡心理學》(監修,大是文化)、《父母老後為什麼總是那麼固執?聽見老年人心理和行為轉變背後的心聲》(木馬文化)、《爸媽怎麼突然變了樣:失智症患者心理分析&照護技巧完全圖解》(共著,臺灣東販)等。
I譯者簡介
黃薇嬪
東吳大學日文系畢業。1998年正式進入日文翻譯的世界,兢兢業業經營坎坷的譯者路,也期許每本譯作都能夠讓讀者流暢閱讀。
朗讀者簡介
郭羽漫
獨立撰稿人與編輯,長年遊走自然科普、心理勵志與飲食文化領域。曾為多本有聲書朗讀者,配有《當代占星研究》、《香氣採集者》、《音樂家的點子就是比你快兩拍》、《超凡的覺醒》、《PIERRE HERMÉ蛋糕上的櫻桃》、《解放大腦》(以上皆為積木文化出版)。
有聲書配音賜教與聯繫:raphaelbeaulieu.tw@gmail.com
FB:YUMAN 漫天糊畫